
当养老行业乘着医养结合政策的东风快速发展时,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成为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在构建“医康养居一体化”服务和“15分钟养老生活圈”的过程中,如何建立完善的质量与安全保障体系,是每个从业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

入住评估是服务质量的第一道关口。政策要求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状况、服务需求、风险等级和能力综合评估,这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流程。通过精准评估,不仅能为老人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更能从源头上防范各类风险。
多学科团队服务是医养结合的核心优势。整合医疗、护理、康复、药学等专业资源,组建多学科服务团队,为老人提供预防、治疗、康复、护理等一站式服务。这种服务模式既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又能通过专业协作提升服务质量。
药品管理看似细节,却关乎老人生命安全。建立规范的自带药品管理制度,加强用药指导和监测,及时处置不良反应,这些都是质量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特别是对于长期服药的慢性病老人,规范的药品管理尤为重要。
质量指标的量化管控是提升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政策要求将老年人Ⅱ度及以上压疮新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这类具体指标为质量管理提供了明确方向。通过持续监测和改进,推动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常态化行业监管促使机构保持规范运营。“双随机、一公开”的检查机制要求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保持常态化规范运行。这种监管模式既是对机构的约束,也是帮助机构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契机。
机构主体责任的落实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每月防火检查、每半年消防演练不能流于形式,而要真正成为机构的安全保障。建立隐患台账和整改机制,强化日常巡查和培训演练,这些都是落实主体责任的具体体现。
传染病防控在医养结合机构中尤为重要。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健全传染病防控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这些措施不仅符合政策要求,更是保护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必要保障。
在“15分钟养老生活圈”的布局中,质量安全标准需要贯穿服务全过程。无论是机构照护还是居家服务,都应建立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同时,根据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在标准化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质量与特色的统一。
医养结合机构要将质量安全意识融入机构文化,让每个员工都成为质量安全的守护者。通过制度建设、流程优化、人员培训等多方面措施,构建起坚固的质量安全防线。
质量是机构发展的生命线,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在医养结合的大潮中,只有坚守质量安全底线,才能赢得老人和家属的信任,才能在行业发展中行稳致远。政策的引导为质量安全建设指明了方向,而真正的落实,需要每个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
让质量成为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让安全成为老人的保护伞,这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养老从业者的职业使命。在养老行业深度变革的今天,质量安全建设将是机构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企业宣传分割线=====================================
成都前云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成都前云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医康养服务智慧化的科技企业,致力于为全民提供以健康为中心的智慧健康服务解决方案。公司旗下拥有三大核心品牌:聚典(医)、医号迪(康)、老护亲(养),全面覆盖体检、急诊、门诊、住院、康复、居家照护、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区域医康养一体化、残联区域平台、特殊儿童康复、24小时智能药舱等全场景智慧服务。
前云康以“为全民尽享智慧健康服务而竭尽全力”为使命,秉承“诚信、专业、创新、利他”的价值观,通过科技创新与专业服务,推动医康养行业的智慧化转型。目前,公司已服务全国1200+用户,涵盖医疗机构、康复中心、养老机构及社区健康服务平台,赢得了广泛信赖与好评。
未来,前云康将继续深耕医康养服务智慧化领域,以“2035年成为全国医康养服务智慧化**品牌”为愿景,持续创新,优化服务,为全民健康事业贡献力量。